第六日,造物主話語一出,他意念中的各類活物陸續登場
不知不覺造物主創造萬物的工作已持續了五日,緊接着造物主迎來了他創造萬物的第六日,這一日又是一個新的開端,又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一日。在新的一日來到之際,造物主又有怎樣的計劃呢?又有哪些新的受造之物產生、被造呢?你聽,那是造物主的聲音……
(創1:24-25)神說:「『 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 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着是好的」。這些活物都包括什麼?經文中記述道: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這就是說,在這一日里地上不但有了各樣活物,而且都被劃分了類別,同樣,「神看着是好的」 。
與前五日一樣,在第六日造物主以相同的口吻命他要的活物生出來,出現在地上,並各從其類。在造物主權柄施行的同時,他的話語從不落空,所以,在第六日,造物主所計劃要造的每一樣活物都如期出現。在造物主說了一句 “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 這話之後,陸地上便活躍起來,地之上空頓時散發出各種活物的氣息……在綠草青青的原野上,一隻只壯碩的肥牛甩動着尾巴相繼出現,咩咩叫着的羊兒成群結隊,嘶吼着的馬匹奔騰而來……頃刻間,寂靜遼闊的草原上一片沸騰……各類牲畜的出現給萬籟俱寂的草原增添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它們將與草原為伴,它們將作為草原的主人而與草原相互依存,它們也將成為草原的守望者與看護者,而草原也即將作為它們永久的棲息地為它們貢獻一切,作為它們生存永久的滋養者……





在神道成肉身在人中間生活了許久,體驗目睹了人的各種生活方式之後,這些生活的體驗便成了他將神性語言轉化為人性語言的教材,當然,這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豐富了人子的人性閱歷。當他想讓人明白一些真理的時候,讓人明白一些神心意的時候,他可以用類似以上數條比喻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人神的心意與神對人的要求。這些比喻都與人的生活有關,沒有一件事是與人的生活脫節的。當主耶穌與人同生活的時候,他看見過農民耕種,他知道什麼是稗子,知道什麼是面酵,也了解人類喜歡寶貝,所以他用了藏寶的比喻,也用了尋寶的比喻。在生活中他常常看到打漁的人撒網,等等這些與人類生活有關的行為主耶穌都看在眼裡,同時他也體驗着這樣的生活,他與每一個正常的人一樣,體驗着人類的一日三餐、日常作息,親歷着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也目睹着其他人的生活。當他目睹親歷這一切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如何過好日子,不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舒適,而是在經歷這些人類真實生活的同時,主耶穌看到了人類活着的辛酸,看到了人類在撒但敗壞之下生活在撒但的權下、生活在罪中的辛酸與可憐可悲。在他親歷了人類生活的同時,他也體驗到了生活在敗壞中的人類是多麼的無助,也體驗到了看到了生活在罪中的人類被撒但、被罪惡折磨得不知所終的慘狀。當主耶穌看到這些的時候,是他的神性看到了還是他的人性看到了呢?主耶穌的人性是存在的,是活生生的,他能體驗也看到這一切,而他的實質,就是他的神性當然也看到了,也就是基督本身——主耶穌這個人看到了,他看到的這一切讓他感受到了此次道成肉身所擔當的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雖然他自己知道此次道成肉身所要擔當的責任將會是多麼的重大,知道他所面臨的痛苦是多麼的殘忍,但是當他看到人類在罪中無助的時候,當他看到人類在律法之下可憐地活着無力地掙扎的時候,他的心越來越傷痛,他越來越急切地想將人類從罪中拯救出來,無論他面臨怎樣的困境,也無論他將遭受怎樣的痛苦,他的心越來越堅定地想將在罪中活着的人救贖出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說主耶穌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作的工作是什麼、擔當的託付是什麼,而且他也越來越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他要擔當的工作——擔當人所有的罪、替人類贖罪,以便人類不再在罪中活着,同時,神也能夠因着贖罪祭而不記念人的罪,從而繼續作進一步的拯救人類的工作。可以說,在主耶穌的心裡,他甘願為人類獻上自己、犧牲自己,也甘願作為贖罪祭被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