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以弗所書5:15—16
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褻慢人喜歡褻慢,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箴言1:22
愚昧人背道,必殺己身;愚頑人安逸,必害己命。——箴言1:32
智慧人必承受尊榮;愚昧人高升也成為羞辱。——箴言3:35
義人的口教養多人;愚昧人因無知而死亡。——箴言10:21
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或譯:自嘆)。——箴言14:8
文章来自网络
「你 們 查 考 聖 經 ( 或 作 : 應 當 查 考 聖 經 ) , 因 你 們 以 為 內 中 有 永 生 ; 給 我 作 見 證 的 就 是 這 經 。然 而 , 你 們 不 肯 到 我 這 裡 來 得 生 命 。」約 翰 福 音 5:39-40






在神道成肉身在人中間生活了許久,體驗目睹了人的各種生活方式之後,這些生活的體驗便成了他將神性語言轉化為人性語言的教材,當然,這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豐富了人子的人性閱歷。當他想讓人明白一些真理的時候,讓人明白一些神心意的時候,他可以用類似以上數條比喻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人神的心意與神對人的要求。這些比喻都與人的生活有關,沒有一件事是與人的生活脫節的。當主耶穌與人同生活的時候,他看見過農民耕種,他知道什麼是稗子,知道什麼是面酵,也了解人類喜歡寶貝,所以他用了藏寶的比喻,也用了尋寶的比喻。在生活中他常常看到打漁的人撒網,等等這些與人類生活有關的行為主耶穌都看在眼裡,同時他也體驗着這樣的生活,他與每一個正常的人一樣,體驗着人類的一日三餐、日常作息,親歷着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也目睹着其他人的生活。當他目睹親歷這一切的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如何過好日子,不是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舒適,而是在經歷這些人類真實生活的同時,主耶穌看到了人類活着的辛酸,看到了人類在撒但敗壞之下生活在撒但的權下、生活在罪中的辛酸與可憐可悲。在他親歷了人類生活的同時,他也體驗到了生活在敗壞中的人類是多麼的無助,也體驗到了看到了生活在罪中的人類被撒但、被罪惡折磨得不知所終的慘狀。當主耶穌看到這些的時候,是他的神性看到了還是他的人性看到了呢?主耶穌的人性是存在的,是活生生的,他能體驗也看到這一切,而他的實質,就是他的神性當然也看到了,也就是基督本身——主耶穌這個人看到了,他看到的這一切讓他感受到了此次道成肉身所擔當的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雖然他自己知道此次道成肉身所要擔當的責任將會是多麼的重大,知道他所面臨的痛苦是多麼的殘忍,但是當他看到人類在罪中無助的時候,當他看到人類在律法之下可憐地活着無力地掙扎的時候,他的心越來越傷痛,他越來越急切地想將人類從罪中拯救出來,無論他面臨怎樣的困境,也無論他將遭受怎樣的痛苦,他的心越來越堅定地想將在罪中活着的人救贖出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說主耶穌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作的工作是什麼、擔當的託付是什麼,而且他也越來越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他要擔當的工作——擔當人所有的罪、替人類贖罪,以便人類不再在罪中活着,同時,神也能夠因着贖罪祭而不記念人的罪,從而繼續作進一步的拯救人類的工作。可以說,在主耶穌的心裡,他甘願為人類獻上自己、犧牲自己,也甘願作為贖罪祭被釘在十字架上,而且他迫不及待地完成這個工作,甚至當他看到人類生活慘狀的時候,他便更想儘快地、一分一秒都不耽擱地去完成他的使命。當他有這樣一個急切心理的時候,他不考慮自己能受多大痛苦,也不再顧慮自己要忍受多少屈辱,他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只要他獻上自己,只要他釘在十字架上作了贖罪祭,神的旨意就得以通行,神就能開展新的工作,人類在罪中的生活、在罪中的生存狀態就會完全得到改變。他的信念與他定意要作的事都與拯救人類有關,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通行神的旨意,讓神能順利地開展下一步的工作。這就是主耶穌當時的心理。